1953年,春天。红星轧钢厂食堂后厨,一个青年正在卖力的挥着手中的锅铲,锅里的土豆丝慢慢的挥发出清香,青年从兜里拿出个油纸包,倒了下去一点酱,大力翻炒,
然后后厨的人突然闻到一股香辣味道,直冲脑门,然后纷纷向锅中望去,只见那青年一手提锅,另一手抓住一条手巾挡在锅边,双手提起锅,把土豆丝倒进一个大盆里。
“齐活!岚姐,走,抬到窗口去。"
这时,一个女人走了过来,说道:“傻柱,这手艺,牛啊,真香啊!”
青年咧嘴笑道:“您捧了,咱这是凭手艺吃饭呢。”
正说着,两个人合力把锅抬到窗口,青年道:“岚姐,您忙着,我去后面看着!”
“行,去吧。”青年向后厨走去,到一个桌子边,先拿个手巾檫了头上的汗,然后从桌上端起一个搪瓷杯子,喝了一口茶,看着后厨忙碌的众人,然后摇摇头,
拿起桌上的饭盒,去前面打了两个菜,拿了4个二合面馒头,在网兜里装好,然后走到一个四十来岁的人旁边说道:杨师傅,我去给妹妹送饭,一会儿有人找我的话帮我回一声。”
那中年人说道:“好嘞!"然后青年就提溜着网兜,拿起水壶往外走去。一路走到厂门口,一个老大爷看着他说道;
“小何师傅,又去给妹妹送饭啊。”“是啊,张大爷,菜炒好了,您老可以先去打了,这时候不用排队."
"行,一会儿就去。”
青年一路往学校走去,慢慢回忆了起来:来到这三个月了,终于慢慢适应了这个时代的生活了。
青年原本是新时代的社畜,享受过996福报,打过螺丝,送过外卖,好不容易熬过三年口罩,正准备继续内卷,好好努力,继续供房,谁知道房价落了,还烂尾,自己又欠了银行那么多贷款,然后放纵了几天,天天买醉,终于在一次醒来的时候来到了这个时代,成了傻柱。
1951年底,傻柱的父亲何大清跟着一个姓白的寡妇跑了,倒是没有跟其他小说一样卷着全部家当,给傻柱留了200多万,带着何雨水生活,
当时正值16岁的傻柱正在丰泽园跟着师傅学川菜,马上出徒的时候,原本是回家告诉何大清这个好消息,
谁知到河大清听到后异常兴奋,拉着傻柱下厨炒了几个菜,俩人直接喝了起来,一直聊了3个多小时,这是傻柱卖包子收到假钱之后最高兴的一天,自己马上手艺有成,父亲对自己异常夸奖,然后就喝大了,
第二他一早,醒来后头疼欲裂,胃里难受也挡不住兴奋心情,然后就看到床头的信封,里面有200多万和一封信,
意思就是儿子学成了,可以当家了,老子也可以追求自己的爱情了,以后要照顾妹妹,我稳定后会给你们寄钱。
当时何雨柱就懵了,少年不知愁,也没办法把他爹抓起来质问,就都带着妹妹一起去了师傅家,
何雨柱的师傅李青山是四川人,早年来京闯荡,一手川菜真是炉火纯青,最后去了丰泽园做大厨,
前些年何大清去丰泽园应聘,一道糟溜三白打败了所有厨师,在那里做了一年,后经娄半城相邀,进了轧钢厂,
成为了娄半城的私厨,挂了个食堂主任的名号,主要做小灶,谭家菜,中间两人相识,何大清认为谭家菜以后市场太小,京城也不缺鲁菜厨子,
于是就让何雨柱拜了李青山为师,学徒三年,效力三年。何雨柱从小跟着何大清在后厨,洗菜,切墩基本功扎实,见识行家也不少,何大清拿手的鲁菜也没少学,跟着师傅学习川菜上手特别快,加上人也老实,有小聪明,深受师傅喜欢。
师傅师娘知道后,就让雨水在师娘家住着,{何雨柱做学徒的时候经常在师傅家住着。}晚上偶尔回家看看,一直到去年八月,丰泽园因为劳资纠纷,又传出要公私合营,老两口一商量,就准备回家养老,
走之前告诉何雨柱,以后只管做菜,不管来客是谁,嘴要严,万一说了不该说的话,就会倒大霉。月底,师傅把房子一卖,跟何雨柱告别,最后给了何雨柱一张纸,让记住就烧了,有一些秘制调料秘方,然后就回了川省。
何雨柱学徒期间8万一月,{师傅给的,建国后不能剥削。}加上何大清留下的钱,一共有265万,然后就带着妹妹在四合院生活,
期间也曾到处应聘,但是人家都有大厨,加上他太年轻,最后都不了了知了。
9月,意外收到何大清从保定寄来的信,还有10万的汇款单,让何雨柱非常兴奋,连忙把消息告诉雨水,对她说他爹没有抛弃她,
雨水虽然在师傅家生活的也不差,单从小没了娘,爹又跑了,人早熟,懂事的少,不敢给哥哥添麻烦,生怕哥哥也不要他,对何雨柱异常依赖,只有在睡梦中的时候,才会叫起爹爹,清晨起来后知后觉的才知到枕头湿了。
然后兄妹俩去军管处开了介绍信,根据信封上的地址一路问询,兜兜转转了三天才知到何大清的去处,
好不容易找到地址,但是却白寡妇拦在门外,两人在门外等了一夜,不见何大清出来,
第二天太阳升起,何雨柱彻底死心,带着雨水回了四九城,至此,以后再也没见到口中有何大清着三个字,雨水回来后病了一场,去医院看好后,兄妹俩就彻底相依为命。
去年冬至,何雨柱深感疲惫,开了何大清剩的两瓶酒,就着花生米,第二天早上,原主睁开眼,就来到这个时代......
《 红星子弟小学》,前面门口几个大字,学生们正在成群结队的出来,这个时候一般很少有家长接孩子,都是一个胡同的孩子碰到了一起走,何雨柱走到校门口,提溜着网兜,等着何雨水的到来,
正看着人群时,突然有人在他身后拍了一下,猛回头,啥也没发现,然后视线往下瞅,看到一个小女孩正蹲在他身后,看到被发现,女孩站了起来,笑道;“傻哥,嘻嘻嘻。”“出来了,雨水,走,还去那松树底下吃饭去。”
然后牵起妹妹的手,走到拐角院墙后,一棵松树下,先从院墙上取四块砖放到两边,一边两块,兄妹俩往上一坐,把饭盒打开,一起吃了起来,
8岁的女孩正长身体,一个馒头吃不饱,两个又太多,掰了一半,俩人就边说边吃。
“我们厂马上扩建完了 ,以后中午你就得自己回家做饭了,到时候我把馒头蒸好,菜你自己弄,晚上等我回来一起吃。”
“行啊,到时候我把馒头一热,弄点你腌的泡菜,中午就过去了,下午上学的时候,我跟前院张姨家的王玉梅一起走。”
“行,一会儿吃完就去教室看会儿书,你哥我学历低,没文化,你得把这个面给我们老何家挣回来、”
“知道了,哥,不用天天说,我吃饱了,回去了啊。”
“喝点水,水壶拿着,晚上带回去。”
“好!”
何雨柱看着剩下的饭菜,一顿风残云卷,然后收起饭盒,提溜网兜,就往轧钢厂走去。
今年开始,国家公私合营,轧钢厂扩建,军管处慢慢退场,然后街道办开始宣传招工,加上何雨水开始上学,何雨柱就去了应聘,成功进了后厨,开始炒起了大锅菜,
因为还没开始定级,所以直接是正式工,工资开了25万,雨水进了轧钢厂的附属小学,至此,何家兄妹正式安定了下来.
回到轧钢厂后厨,刷了饭盒,找到刘岚交了两个馒头钱,当然,菜钱不交,这是后厨福利。然后坐下歇了一会儿,就开始等食堂主任通知。
因为刚开始公私合营,大家都开始吃公家饭,需要看生产任务,如果车间需要加班,轧钢厂就要管晚饭,如果不需要,大家收拾一下卫生,然后该提前发面的发面,提前需要备菜的备菜,最后在对一下出库的账,然后就等着下班就行了。
傍晚,下班,大家把剩下的土豆白菜一分,就都带着饭盒下班了,这时候刚建国没几年,人民都不富裕,国家外面还在打仗,很多人中午的饭菜都不敢吃完,晚上带回家和家人一起吃,所以就不存在出大门口要检查饭盒。一路无事。直接到了大门口。
一进大门,就看到一个中年男人,带着一副眼镜,正在院墙边浇花,
“阎老师,浇花呢。”
“呦吼,回来了,傻柱。”
“嗯,您先忙着,我得给雨水做饭呢。”
“行,去吧。”
这个时候还没到三年困难时期,人家老阎可是小业主,现在还看不上自己的三瓜俩枣。
往前走,一群中年妇女在拉家常,他走过去,“易大妈好,贾大妈好,张大妈,李大妈好!”这群妇女有的在织毛衣,有的在纳鞋底,还有的在择野菜,看到他然后就七嘴八舌的问起来,
“柱子回来了,看见你易大爷了吗?”
“还有你东旭哥。”
“今天下工这么早啊!”
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“今儿不加班,易大爷跟东旭哥应该在后面,先不说了,我该去跟雨水做饭了。”
“去吧,我们也该散了,也都该去开伙了。”
何雨柱回到家中,雨水没在,估计是在巷子里跟朋友玩,然后开始和面,醒面,去地窖拿了两根葱,从房梁上割了一点腊肉,开始做手擀面,
其他家窗桶上也开始冒起白烟,院里人也在陆陆续续下班回家,等到该下面时,雨水不知道从哪窜了回来,
“哥,今儿个吃啥?”
“手擀面,先洗洗手,去把坛子里的泡菜取出来点,一会儿吃。”
好嘞!”
吃过饭,烧点水,回屋里擦一下身上,然后出去溜腿。这个没有网络的时代,刚来时还十分不习惯,
但是社畜就是社畜,待了一个月啥都习惯了。
走到院子里,男人们围着一圈开始扯淡,吹牛,女人们趁着天不黑,开始洗衣服的洗衣服,刷鞋的刷鞋,家长里短,直到天黑透了才散,小孩都在家努力的写着作业,都不敢偷懒,要不然明天老师的教棍打手心可是一点都不偷懒。
何雨柱躺在床上,意识进入一处空间,{得有挂,没挂怎么玩}里面有两亩地大小,其中一亩种的小麦,看着就像qq牧草一样让人心旷神怡,
剩下的半亩是池塘,里面偶尔能看到有鱼在翻腾,还有半亩被围了起来,里面有七八只鸡,还有5,6只大鹅,和一群扁嘴。
何雨柱欣慰的看着这一切,去年刚穿过来没有白干,这一亩地可是自己翻着种的,鸡鸭鹅也是走街串巷找的,当时费了很多功夫花了不少心血。
他已经摸清了,空间没有时间加速,也没有一键种植和收取,应该就是防止自己在这个时代活不下去,必须自己劳动才会有收获。唯一的好处是身体可以过来,能在空间做饭,不用发愁什么小麦授粉什么的。
意识回到现实,他有时也在想,网上都说傻柱被易中海,秦淮茹算计一生冻死在桥洞下,他来这三个多月了,也和对方只是邻居关系,
而且院子里并没有谁家很困难,建国初期,回农村分地,在城市吃商品粮,国家受难,人口远没有后世多,
虽说四九城是和平解放,但是向师傅一样想回老家的人也不少,这个年代除了像自己家传的手艺人,其他的行业顶点的大部分是一些老家伙,很多人都快退休了,有的回老家养老了,成分不好的也有跑的,所以在6几年的时候剧中的傻柱才那么牛。
还有一些牛人都跟大佬做私厨,或者混国宾馆了,自然没有人跟傻柱在轧钢厂抢饭吃。
这个时候的人精神面貌都很好,凭劳动吃饭,劳动最光荣,在大家都这么穷的时候都会感到一种公平感。
院子里的话,易中海不到40,年富力强的时候,轧钢厂高级技工,还没那么在意养老,现在还想着自己生,所以也不存在领养孩子,
刘海中海没那么胖,轧钢厂高级技工,老二才出生没几年,老三今年刚出生,所以还没有“父慈子效”,当然,老大刘光齐去年考上了中专,以后出来就是干部,所以家里的好的全部仅着他,而且现在的刘海中当官的愿望远没有剧中那么强烈。
阎埠贵,小业主出身,虽说现在败落了,在红星子弟小学教书,职业高尚,家底丰厚,虽然扣了一点,远没有剧中那种什么都要占便宜的样子。
贾东旭,长得帅,孝顺,有点扣,上进,跟着母亲相依为命长大,符合这个时代青年优点,家里没有肯定得扣,
贾张氏,平时跟其他妇女一样,纳着鞋底,唠嗑时总显着自己家高门大户,不关自己家事时为人和善,惹着她时会骂你八辈祖宗,喜欢说风凉话,容易得罪人。
后院聋老太太,从记事起都在这个院子,现在还不是五保户,记忆中是一个比较精致的老太太,
以前小时候在后院见到的时候比较偏爱原主,原主是个老实孩子,并不像其他人那样见到老太太都躲着,以前何大清在的时候见面也打招呼,有好东西偶尔也会送一份,但是原主去学艺后见的就比较少了,加上年轻人不喜欢在老人跟前,慢慢关系就比较淡了。
最后,一定要说的,许大茂,原主的欢喜冤家,死对头还谈不上,从小到大,两个人一起攀比,都是心气高,各种不服,比新衣服,新鞋,放炮都要比对方响,到最后就比武艺,大茂完败,
傻柱学过摔跤。当然,现在还没到吃饭睡觉打大茂的程度,高中二年级,听说傻柱进了轧钢厂,准备不上学了跟他老子学放映员,当然,学习也不咋地好。
正想着呢,一阵困意来袭,慢慢就睡着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