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书法 >

重返八零:我亲手书写风云人生(唐伟东陈秀娥)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_唐伟东陈秀娥最新小说免费阅读

Admin 发布时间:2024-12-23 13:24:15

唐伟东躺在病床上,仰面看着天花板,天花板上的日光灯晃的他眼神有些虚,感觉天花板离他越来越远,又仿佛离他近的很,就像压在他的胸口上,让他喘不动气。

他知道,他的大限近了,听说人要死的时候,自己都能感觉的到,别人什么感觉他不知道,但他认为自己能感觉到,应该就是现在,他要死了。

唐伟东伴着改革开放来到这个世上,却没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红利。他小时候是别人羡慕的对象,自己虽然是农村出生,但父母都是国营单位的工人,在那个国家管你生老病死的时代,在梦想就是解决温饱的农村人眼里,双职工家庭是多么让人羡慕。

到了90年代,母亲退休他接了班,也成为一名“光荣”的国企工人,可惜,好景不长,赶上了国企改革的浪潮,他又“光荣”的成了一名下岗职工,他的人生也就此改写。

为了生计,他跑过业务,开过大车,跑过出租,做过生意,摆过地摊,钱没赚到多少,庆幸的是也没把自己饿死,还贷款买了房买了车,荣幸的成为“房奴”“车奴”大军中的一员,还娶了媳妇生了娃,而这也让他套上了沉重的生活枷锁,再也没有直起腰来过。

生活过度的劳累,早已透支了他的身体,能迈过古稀的坎,已经是家族基因的保佑了。此时,死对唐伟东来说,或许更像是一种解脱。

唐伟东就这么躺着,昔日壮硕的身躯,萎缩成一团,病房的单人床对现在的他来说,已经变得像海一样宽阔。听到旁边好像有人在说话,他用力的竖起耳朵,却听不清说的是什么,算了,现在也不在乎别人说的是什么,反正一会牛头马面就要来接他了,以后就后阴阳相隔,两不相见了,别人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吧。

预感到离开的时间越来越近了,唐伟东想最后看一眼他来过的这个世界,给他幸福快乐,也给他疲累忧伤的世界。

他用尽全身的力气,深深的吸了一口气,努力的转转眼睛。

儿子坐在他右手的床边的凳子上,双手扶着膝盖,眼睛有些红肿,是伤心呢还是最近没有休息好?儿媳妇站在儿子旁边,一只手扶着儿子的肩膀,像是在无声的安慰他。左边床边凳子上坐着的是孙女,孙女双手握着他干瘪的手,在自己脸上摩挲,眼睛又红又肿明显哭过,乖孙女,不枉爷爷最疼你了。孙女的身后,背靠墙壁站着的是孙子,赫,这小子现在长这么高了,青出于蓝而胜于蓝,比他老子和他爷爷都高。孙子双手撑在墙上,低垂着头,眼神里流露出深深的哀伤。唐伟东心情忽然好了起来,别看这小子平时不着调,可这是他的遗传作品,身上流淌着他的血脉,是他基因的延续,也是证明他来过这个世界的证明。

站在床尾的是自己的老婆子,她嘴里在喋喋不休的说着什么,原来是她在说话,或许是又在抱怨吧,吵了一辈子,不用猜都知道她想表达什么。想到这里,唐伟东忽然有些得意,忽然想放声大笑,一辈子没吵赢过老婆子,被老婆子欺负了一辈子,老子这次拍拍屁股先走了,看你以后还怎么跟我吵,再想吵就去挖老子坟头吧,哈哈哈,想到这里唐伟东大笑起来,越笑越开心,虽然躺在病床上没有表情没有动作没有声音,但唐伟东心里就是在笑,大笑。

笑的感觉都自己飘了起来,越飘越高,孙女突然大哭起来,老婆子的抱怨也戛然而止。唐伟东知道,自己这是走了,跟这个世界彻底的再见了,再也不见。

窗外霹雳咔咔作响,大雨滴落在屋顶窗沿水缸打地的声音像一首交响乐,吵醒了唐伟东。

仿佛做了一场梦,梦里的唐伟东穿过无尽的黑暗,梦醒了却变成了幼儿,也不知道是庄周梦蝶,还是蝶梦庄周,也不知前世今生,哪一个才是真。

外面传来了隐约的哀乐声,和断断续续的哭声,有男有女有老有少。

唐伟东好像记得,今年好些个开国的元勋辞世,他们走过了辉煌的一生,创建了不朽在功业,即便离去,也会如同那巍巍泰山般,永远驻国人心间。

“我怎么知道这些”

“我就是知道,脑子都装着呢,而且记忆出奇的清晰,思维也变得敏捷”

唐伟东不知道该如何形容,重生这种比陨石撞地球毁灭恐龙几率都小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。这是哪位路过的神仙大姐行的好啊,早知道能重生,自己一定多学点技能,回来就打开金手指,走向人生巅峰,迎娶白富美。可惜,自己前世只是一个普通人,像电器维修,游戏外挂,机械生产,互联网编程运营,这种带着金矿起步的技能,自己一概不会,唯一算是技能的驾驶,这个年代却用不上,可怜的唐伟东,,一重生就落在了起跑线后边半里地。

“自己唯一的优势就是自己领先了几十年的见识,了解大趋势,知道风从哪里来,只要做站在风口的那只猪,这辈子应该能过的很舒坦吧”,唐伟东给自己打了打气。

再也不想像上辈子那样劳碌一生的唐伟东,终于有了自己的志向,做猪,做那只风口上的猪,好风凭借力,送我上青云,不求大富大贵,也不求风光无限,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好好的享受一下人生,弥补一点上辈子的遗憾,再也不做房奴车奴妻奴儿孙奴,好好的为自己活一次。

至于现在?还太小!豪情消失,理志完毕,唐伟东又沉沉的睡去。

“啪”,一个巴掌拍在了唐伟东的屁股上,把他从梦中打醒。

唐伟东睁开眼睛,叫醒他的是母亲,现在的母亲真年轻,好漂亮,眼前的母亲本人,比以前看到照片上年轻时的母亲更漂亮。

上次看到母亲是什么时候来着?十年前还是二十年前?唐伟东记不太清楚了,那时的母亲已经是一个一脸皱纹满头白发的老太太了,最后一次见面,还是送母亲走的时候。

能再次见到母亲,唐伟东很开心,上辈子感情内敛,端着男人的矜持,从来没对父母表达过爱意,等到放下所谓的面子想表达的时候,已经错过机会了。这辈子能重新来过,一定不能辜负老天的恩赐,唐伟东好好的做一回儿子,让父母也能开开心心的享受一下生活,不能再像前世那样人到耄耋还要为自己操心受累了。

“妈”,唐伟东翻了个身,搂住母亲的胳膊,有些撒娇的喊了一声。

别管年龄心态多大多老,在母亲面前,儿子永远是个孩子。

“赶紧起床穿衣服,上学要迟到了”,母亲陈秀娥抖了抖手中的衣服,丢到床上,一边把唐伟东拉出被窝,一边念叨着他小时候听惯的“起床咒语”:“时间宝贵,不穿不对”。唐伟东呵呵的笑着,顺从的拿起衣服往身上套。

这个梦有点长,一晃唐伟东已经到了上学的年纪了。

唐伟东现在跟着母亲住在厂里的家属楼,七十年代的板楼,就是红砖垒砌,上下铺的楼板,六七十个平方,两室一厅带厨房和厕所,这种老楼隔音效果特别差,一家吵架打孩子,全楼都能听现场直播的那种。

其实,农村老家离工厂很近,骑自行车也就十几二十多分钟的路程,所以唐伟东从小在农村出生,农村长大,户口也落在农村爷爷奶奶家,只是因为上学才住到厂区的家属楼,因为此时还没有实行义务教育,读子弟小学的原因就是图一个字:“省钱”。

母亲上班走了,唐伟东也摸起书包,叼着根油条,晃晃悠悠的往学校走去。

唐伟东出生的地方叫青山县,是东山省东部的一个县城,说是内陆吧,还有海岸线,说是沿海吧,离着海还有七八十公里,反正就是两不靠。

青山县城的西边和南边二三十公里是一片广袤的山区,这片山区在以前战争时期,是我方重要的根据地,从此间走出了无数优秀的部队和领导干部,因此,青山县可以说是根红苗正的革命老区。县城的北边和东边,则是一片广阔的平原平铺而去,一路往北,就可以看到大海。而往东,行数百里则是赫赫有名的岛城。

八十年代初,整个青山县只有三横三纵田字格形状的六条街道,却泾渭分明的分成了内外两个部分,一部分是县城的行政经济文化中心,各个政府部门,邮电局,医院,几所中小学,还有唯一的一座综合性商场--供销大厦,和几家国营招待所。而另一部分就是紧邻县城南边的一片工厂企业,像县水产公司,县水果蔬菜(农副产品)公司,县铸造厂,县焦化厂,县运输公司,还有唐伟东母亲陈秀娥所在的外贸食品厂,另外还有服装厂,鞋厂,建筑公司等几家企业零星分布在县城各处。

一条叫清水河的河流穿出西南部的大山,流经县城,围着县城画了半个圈,一路向北奔流入海。而这些企业工厂全部都是傍河而建,而唐伟东母亲所在的外贸食品厂,因为是食品企业,又是县里出口创汇的支柱企业,外商呢又对产品质量要求比较高,所以被安排在了最上游。

所谓的工人子弟学校,并不是哪一家企业自己办的,整个青山县企业虽然看上去不少,却没有哪一家有那么大的规模。学校其实是政府牵头,各家企业都出资补贴,面向各家企业定点招生的学校,所以,整个学校里,全是企业职工家属子女,各家企业的都有,既然全是职工子女,学校的名字也就顺其自然的称为“工人子弟学校”了。

唐伟东溜溜达达的来到学校,走进既熟悉又陌生的教室,三十多个同学,除了少数几个,大都早已消失在他的记忆中了。看着一个个稚嫩的脸庞,有的面容似曾相识,却记不得名字,有的知道名字,却怎么也无法与印象中的本人对应起来。可怜的唐伟东,活了一辈子,几十岁的心理年龄和心智,到头来却又要同一群小屁孩儿同处一室,学习1+1=2,这是他绝对无法接受的。

看来重生也不是万能的,哪怕你豪情比天高,哪怕你浑身金手指,却也只能被身体和年龄牢牢的桎梏在这里。

看着比前世孙女岁数还小的老师,在认真的,一板一眼的教你读a啊o喔e额,123,唐伟东觉得这是一种折磨和羞辱。现在的课业相对后世来说还是简单的,唐伟东在上学之前,早都已经翻遍了这时候中小学的课本,考大学不敢说,但高中以下的课程毫无压力。要不是怕被拉去切片,他甚至都想直接去参加高考得了。

忍了几个月,唐伟东实在受不了了,跟父母撒娇打滚,闹着要跳级,他再也不想和一群流着鼻涕虫的小屁孩儿待在一起了。父母都是初中学历,虽然在这个文盲遍地的年代,不算学历太低,但对教学却是两眼一抹黑,也摸不清唐卫东的真实水准,只能无奈的带他找到学校,商量跳级的问题。

这年头,跳级不是稀罕事。就像国家要求8岁入学,可现实中六七岁,五六岁上学的比比皆是。只要你的知识真的掌握了,通过了考核。想跳级你就随便跳,就算新世纪之后跳级的也屡见不鲜,只是没有现在这么宽松而已。

校长让几个年级的老师拿来了一摞试卷,就在校长办公室当场做,做完了老师现场评判,评判完觉得你合适,那你就跳,觉得你不合适,那你从哪里来的就乖乖回哪里去。对,就这么跟闹着玩似的,老师不重视,唐伟东也觉得无所谓。

最后的成绩当然很完美,不过鉴于唐伟东七八岁的年龄,老师建议从三年级开始,不要跳到太高年级。唐伟东暗地里撇撇嘴,答应下来,他其实也不想太招摇高调,要知道出头的椽子先烂,最胖的猪先死!说实话,同一群小孩子一起读书,唐伟东毫无兴趣,对他来说,这就是浪费时间和生命,唯一的用处大概就是用读书的时间熬年龄了。

重生之后唐伟东刻意的加强锻炼,加上食品厂近水楼台肉类不缺,在这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,他却摄取了充足脂肪蛋白质,在营养汲取上碾压大多数国人,因此他的身高相对同龄人来说要高出不少,体格也略显健壮,和一群大几岁的孩子在一起丝毫不显得突兀,反而比多数人还高壮一点,甚至因为几十年的阅历,心智太过成熟的缘故,使他看上去,在气质上甚至比大多数青少年都沉稳。实际年龄七八岁,给人的感觉却有十几岁,甚至不看面相,说他弱冠之龄也有人相信。

唯一的不同之处,就是似乎他不太合群,小孩们玩的游戏他从来不参与,经常性的一个人发呆,久而久之,小朋友都不和他玩了,这样更显得他孤立。

其实,唐伟东从小就这样,只不过没人知道,他那不是发呆而是思考人生,思考如何在即将到来的黄金十年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。就因他时不时的发呆走神这个毛病,小时候父母还带他跑过医院,甚至奶奶都请过神婆跳过大神,后来实在没办法,唐伟东只得做一些与同龄人相符的弱智事,才避免了成为傻子的命运。

最新知识